为了培养我院24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上的思辨性思维,锻炼其表达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增强学生的凝聚力,4月16日下午,我院24级学生于AB201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堂上顺利开展了一场以“人工智能对当代青年的利弊”为主题的辩论赛。本次辩论赛在我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授课教师黄玉桃指导下顺利举办,24级政教1班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在辩论赛中,选手们深入探讨了生成式AI技术对青年认知模式的塑造,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严谨的论证,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围绕AI算法偏见、前沿科技引发的“青年自主性危机”以及青年就业等热点问题,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攻辩,将辩论上升至“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道德哲学维度,展现了24级学生对时代前沿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理解。

“辩声激荡显才思,论剑交锋见真知。”辩论赛伊始,主持人介绍了今日辩题、辩论赛正反方立场以及比赛规则。本次辩论赛设置了严谨的比赛环节和严格的评分标准,辩手们围绕“人工智能对当代青年的利弊”这一辩题展开了精彩而激烈的辩论。正反双方在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教育发展、社交互动能力等不同层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交锋。在开篇立论、驳论、攻问、自由辩论和总结陈词等环节中,双方选手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出色的辩论技巧,援引大量数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分析现实问题,充分展示了我院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和敏锐的思辨能力。

比赛尾声,评委代表对双方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充分肯定了选手们的精彩发挥和辩论中的亮点。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评委们的公正评判,最终正方代表队以微弱优势获胜,王鑫、孙宇恬两位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最佳辩手”称号。

最后,黄玉桃老师对本次辩论赛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强调,辩论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要善于抓住对方辩论时的漏洞进行批驳,使自己的论述更加深刻。黄玉桃老师不仅为同学们传授了辩论的技巧,更为同学们培养辩证思维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辩论赛是一场思维的碰撞,是观点的交锋。在这个舞台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对真理的无限趋近。通过本次辩论赛,同学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更深化了对人工智能时代青年责任的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促进自我发展,在培育辩证思维中实现自我超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院将继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