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学生开展教育见习活动

时间:2025年04月07日 信息来源:

为提升师范生教学素养和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理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方案,3月27日和4月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学生在林心雨、黄良俊和郑幼维老师带领下,分别赴宁德市第一中学和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开展以“新课程、新课标、新课堂”为主题的教育见习活动。

3月27日下午,同学们首先观摩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授课教师紧扣全国两会这一热点,以两会期间的议案提出、审议流程等实例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阐释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将原本晦涩的政治概念变得鲜活易懂。课堂上,思维导图清晰呈现出从人民选举人大代表,到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再到人民代表大会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监督“一府一委两院” 工作等一系列内容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快速搭建起知识框架,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随后播放的 “人大代表如何产生” 视频,以详实的选举流程、真实的选举画面,让学生们直观了解到从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到投票选举等环节,加深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认知。而在模拟人大代表通过议案环节,聚焦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围绕网络暴力、信息泄露等青少年面临的网络困境,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模拟提出诸如加强网络平台监管、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等切实可行的议案,亲身体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魅力,极大提升了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4月2日上午,首先同学们观摩了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林升平老师的道德与法治课《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时政专题复习》。课堂伊始,教师巧妙地通过知识链接,引导学生回顾文化相关的基础概念、发展脉络等内容,为后续深入探究筑牢根基。随即,引入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的创新呈现”“文化交流活动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等当下热门时政话题,引导学生运用刚刚梳理的知识,深入剖析时政热点背后的文化原理与价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关注现实文化现象的热情,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尾声,学生们在历年经典真题的实战检验中,巩固知识掌握程度,熟悉答题技巧与规范,进一步明晰了相关知识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向。整堂课环环相扣,助力学生在传承中华文化的道路上坚定文化自信,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教学实践范例。

随后,蕉城附中雷芳老师以《解锁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时政专题复习》为主题开展了第二节的授课。这节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以小组合作探究开启课程,让学生分组围绕文化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在梳理文化内涵、特点等基础知识并尝试展现知识架构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其团队协作与归纳总结能力;接着,引入丰富的时政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已构建的知识体系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并着重讲解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对接知识及组织答案等解题技巧,有效提升了学生知识迁移与时政分析能力;最后,选取历年中考文化时政相关典型真题让学生实战演练,随后针对答题情况详细点评,指出错误不足、强调答题规范与得分要点。本课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助其构建自身知识脉络体系培养学生关注时政及运用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且在各环节都注重技巧传授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真题演练,强化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答题准确性与得分率。

教育见习是师范生成长路上的关键环节,对提升专业素养、锻炼教学实操能力意义重大。在本次见习中,同学们深入课堂一线,实实在在地积累了经验,收获满满,从知识导入到热点分析再到实战演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领悟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为日后自己走上讲台开展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助于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他们将以此次见习为新起点,在学习上更加勤奋钻研。深入研读教育理论书籍,将见习中观察到的教学实例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为教学实践筑牢根基,共同提升教学技能,努力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供稿人:游芷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