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鼓励我院师范生走近中学一线道法课堂,聚焦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模式,了解课堂教学改革形势,深入探索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有效路径,12月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生本有效’课堂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在我院政教系主任林心雨、副教授林锦屏的带领下顺利进行,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全体学生参与。
屏南华侨中学小礼堂为本次活动地点,活动围绕“同课异构,先听再评”有序开展。“同课异构”环节主要由华侨中学的教师张远金、黄丽英和厦门五中的教师陈景华分别进行授课,课题为七年级(上)第四单元9.2《增强生命的韧性》;三位授课老师、华侨中学教师杨爱清(主持人)、张莉、陆泽根,柘荣三中教师游丽金及我院老师、21级全体学生参与评课环节。
首先,在“同课异构”环节,张远金以“马龙十年至暗时刻”的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感受挫折、认识挫折,从而引出本堂课的重点——战胜挫折。在张老师的引导下,一座座拥有缤纷色彩的“挫折山”在学生画笔下跃然而起,这亦是帮助他们学会辨析看待挫折、成功战胜挫折的关键一招。黄丽英则以“最励志航天员邓清明——25年的坚持与等待”为课堂导入,将新课内容的讲授设计为三步走:“一知、二辨、三探”,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大家畅所欲言,在实际事例中更好地感受挫折,明白挫折的意义及如何战胜挫折。陈景华更是别出心裁,课堂导入中的“蒙眼喂糖”这一小游戏不仅缓解了同学们学习新课的紧张感,又暗藏玄机——巧妙引入“董丽娜:做视障人士的那个‘先例’”故事,生动呈现“将苦难唱成诗”的董丽娜勇于战胜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让学生明白正确对待挫折及战胜挫折的重要性。
活动顺利进行到评课环节。其中,林心雨提到:“每位老师的课堂都各有亮点。张老师为学生展示的马龙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故事设问‘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坚持十年吗?’发人深省,能够直击学生的心灵;黄老师的课堂设计由简入深,着重发力知识重难点,灵活应对学生的意外动态,体现了教师应有的从容。其中的情感升华部分实为亮点,很好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拔高了课题立意;陈老师设置的小游戏令人耳目一新,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引出董丽娜的故事,暗设玄机、贴切新颖。”游丽金则对三位授课老师坚定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化原则,开展“有温度的教学”给予赞扬与肯定;张莉着重讲到“在对待挫折时,积极与消极的两个做法、两种观点的碰撞具有很高的思辨性,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理解这节课的知识有很强的提升性”;陆泽根则从“对待学生要注重微观公平,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积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和“课堂教学及任务完成有效、学习目标达成有效”这三个方面进行评述,还提出对待班级里的边缘生应采用“补偿原则”,多鼓励学生以培养自信心。
活动现场气氛活跃。21级政教班的陈玉仪率先举手发言,在感慨思政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被越来越重视、课堂设计愈发丰富多彩等变化令她感到欣喜的同时,学到了如何在未来的师范生基本功练习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知识;通过这次实践,对“一例到底”的教学方法运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蒋家娜紧接其后,分别针对三节课堂的闪光点发表自己的感悟:“张老师用‘一例到底’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生动有趣的一节课,典型的案例也紧紧牵动着我的心弦,让我在无形中参透知识点;黄老师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环节令我印象深刻,探讨与授课的衔接过渡非常自然,让人佩服;陈老师用小游戏导入新课非常有亲和力,在课堂结尾处还设计了‘能量盒’这一既有趣又有意义的环节,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延展性在现实教学中的体现。三位老师都为我们呈现了生动、精彩的一堂课,也让我对未来‘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一些启发,感谢老师们!”张诗妍则说:“通过听三位老师的课,我学到了很多。比如上课时需要对一些特定内容及时强调,张老师便是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向同学们提示重要知识的所在;而在黄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小组探讨发挥出的强大能量与智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课堂结尾处,又通过‘情感升华’使本节课锦上添花;第三节课的课堂设计非常丰富,设置了‘蒙眼吃糖’、调查问卷、制作能量卡等多个有趣的环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她还勇于提出疑问——如何有效地解决课件文字内容过多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之间的矛盾问题?使本次评课意义更深一层。最后一位发表看法的是杨静雯,她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说起:“首先,往常我总觉得课堂中的案例越多越好,希望案例能够‘帮’我们讲课,但三位老师都是选择‘一例到底’,去繁从简,反而使授课更加完整、流畅,纠正了我之前的误解;其次,我明白了在授课过程中不应该为了讲某一知识点而刻意突出某位人物,而应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近并了解人物,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最后,我看到了在实际教学中预设学生回答的重要性,学习到在新课中可以适当融合一些旧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串联知识。”时间在大家的热烈研讨中悄然流逝,本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对推动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点燃青少年梦想,把爱我中华、砥砺奋进、责任担当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灵深处,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相信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院学生将更有信心练好“备课、引课、思课”这三项教学基本功,切实了解改革新举措、把握教学新动向;怀揣使命与责任,勇担新时代教育家的爱国情怀和“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激励自己在未来把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培育祖国的花朵,托举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