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我院开展《论教育》专题系列学习会。围绕《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与《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篇目开展学习研讨。全体教职工参加学习会。
院党委书记廖翔华领学,周维功教授、赵利杰副教授、林心雨副教授等三位教师进行了学习研讨交流。

廖翔华指出,《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篇重要讲话是对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篇章的进一步阐释,再次强调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的问题。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规划设计了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我们在这里认真学习这篇文献,对于从本职工作出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是2024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此篇文献对如何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思政课提供了方法论。我们组织开展两个篇目的学习,主要的考虑是促进大家对教育强国与我们思政课逻辑关系的深度思考,继而认识上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思政课建设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教育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我们思政课教师要从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高度、实现教育强国的内涵和实践要求来思考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问题,要努力践行建设教育强国部署要求,争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思政教师。
周维功教授认为:教育强国离不开思政教育,教育强国需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局面。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用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如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胜利、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林心雨副教授结合自身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经历说,教育强国离不开高质量的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说,思政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思政课教学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因其所学专业差异,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上各具特色,这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多样化的挑战。大学生的专业特点,会影响他们对思政课的态度和需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会有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赵利杰副教授分享到,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的战略先导,教育兴则国家兴。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政课的核心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成长成才。
撰稿人:郭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