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汇2:疫情当下,读书点亮生活 中研室 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

时间:2020年02月23日 信息来源:

题记:我认为中国教育最需要的是人道精神,要通过教育唤醒人、发展人。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觉醒,教师有自省意识。教师首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去唤醒别人,才能有面对生命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发生。

——吴非

疫情当下,我们一起读书,让阅读点亮生活。

福鼎市第三届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携手宁德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班的大学生们一起共读吴非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节课,与未来有关 来自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

本期共读: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2——这节课,与未来有关

思享汇

杨涛:

1.真实的教学材料,才能引发价值观的共鸣;使得教育教学更具有说服力,才能留下深刻印象和领悟。

2.教育:“教”的是知识、能力,但“育”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味地灌输知识技能却忽视了思想情感上的培养;会让学生在未来道路上走偏,甚至误入歧途。

3.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未来,教学不仅止步于浅显的表面知识,还是要揭示内在本质和意义。

4.每节课,都与未来有关,因为在课上我们习得了生活与工作中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原则和立场。如同智商和情商两者,在社会生存里,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

5.教育要面向未来,更要以德为先,无论什么课程,都融合着德育元素。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良好的价值观、情感尤为重要。

卢舒怡:

1.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教育不完全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2.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需要家校互相配合,父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充当教育者的角色。所以,家校之间的沟通也是极为重要的。鼓励学生成为对手,同时也成为队友。

王娜:

1.“大家都跪着好好的,你为什么偏要立在那里?”这句话给我的感触特别深。当别人都依存时代规则生存的时候,而作者却与他人相反,敢于这个时代规则争论。

2.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课堂负责,对学生负责。直接面对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未来能坦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林娅岚:“教师首先要成为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去唤醒别人”这句话我印象深刻,我们在课堂上不能成为麻木不仁、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人,每一节课都可能与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我们要负起责任,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林倩:在教学过程中,教室不应该只注重“教”这一行为,只要求达到教学效果,而忽视学生的本身的观念表达,并不会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告诉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表达,教师如何“教”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要正确“教”会学生学习。

黄燕华:

1.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故而教师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引领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拘泥于课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低头”认真备课,更要“抬头”看看新闻、听听实事,才能贴近生活地进行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会说课,更要敢说事实。

张耀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大概就是值得钦佩敬仰的教师对学生的教化。但是不尽然是绝对的,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作用多大,效果多深不是简单决定的,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加复杂化,纷繁是世界观通过各路信息刺激着青少年,很多人明明知道对错却依旧选择歧途,北大学子弑母,道理懂得多依旧走不好。文章里教师偏向与反方观点,望以此教育学生关于人性的知识,在我个人看来这本身就是偏颇的,客观而已,正反方的辩论形式只是一种学习形式,无论正反方结果如何都是学生精心准备的学习过程,教师欲达到的教育目的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教授给双方,古人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双方思想交流碰撞里真正体会到人性的光辉,正在寻找到的果实才会记忆深刻更受启发吧,从而达到双赢状态效果会更完美,亦不会给学生教师“偏心”的感受暗示。

康晓达:关注好孩子小时候的成长非常的重要,早年的遭遇有可能影响到之后的成长。

蒋瑞:学生抱着学习知识的心态走进教室,走进课堂。但又由于年纪尚小,而从未考虑过为什么要学,要学到什么知识,不懂得学习的意义。而老师身为一个过来人,他是懂得的,他懂得学生需要学什么,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价值观。所谓教书育人,而老师们往往容易忽略“育人”这个环节。我们教书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可以直接以是否识记来判定,而育人的效果常常因影响深远,而在多少年后才能细细品味出来。所以题目说得好,“这节课,与未来有关”,这里的“这节课”,在我看来,其实是指每一节课,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能意识到题目所说的这句话,并希望有朝一日老师们能用每一节课来充分诠释它!

谢伟欣:教师的教学和工作,要学会坚定自己的立场,尽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教学,不应受到外界的压力而扭曲正确的态度。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言语对学生教学的影响,明白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尚未形成完整三观的学生,有着重大影响,以身作则,谨言慎行。

吕瑾蓉:教师要觉醒,教师有自省意识,教师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会发现教师的一些特点,教师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总是会给学生带来改变。每节课都“必须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要教学生珍视生命有悲悯之心等,但不要强行灌输。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除了学术上不出错,其他方面也要给学生正确的示范,

陆德珍:

1.学生获得的教育不只是来源于课堂,还来源于课外,可能是父母,可能是长辈,也可能是不熟悉的人,因此,学生获得的教育知识,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传授正能量,教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2.一个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老师,教师如同灯塔,如果能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正确带领学生更好的学到更多的除知识以外的东西,而不是追求于事物的表面,要透过最直观的现象来看待最本质的问题。

郑琪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除了将课堂上的知识教给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待人接物的一些处事方法,当然还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教师的课堂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当然还有“教人”。每一节课,你所传达给学生的表达和观点,可能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当下的判断或者未来的选择。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总得有人愿意身先士卒。关于教育教学内容或方式的某些弊端,通过教师无数个微小的光芒汇聚总能看到光亮。课堂不仅与教师有关,更与学生有关,是过去,是当下,更是未来。

洪钰涵: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不能说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有多巨大,但是在潜移默化中教师总是会给学生带来改变,哪怕只是一丁点。既是如此,那么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就要本着学术上不出错,而生活上、行为上、人格上尽可能的给予一个“正常的世界”,“尽可能让他们在未来成为正常的人”。

沈舒敏:这让我想到上一篇的教师首先是思考型的学习者。一名有追求的教师他能明白这节课要做什么,同时也知道这节课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味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多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做人处事的影响,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有“打底子”的意识,我认为这也是教师所需要的“远见”。

李修文:教育可以改变人生,也可以扭曲人性价值观。为此,教育永远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永恒的追求。

陈欣:“站在讲台,教师不能不想着自己的这节课,也不能不想着学生的未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传递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例如2019年的香港暴乱,很多香港的青少年上街搞破坏,甚至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港的教育出了问题,教科书有很多内容是不正确的,一些教师也没能给学生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念(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所以,一位教师,特别是政治老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黄婉婷:

1.我觉得每一节课都与未来有关。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无意间提及的心灵鸡汤;或者也是老师在上课无意间说的一个错别字没有及时纠正,都会影响学生。例如:在高中时期班主任告诉我们要积极读书,努力拼搏,可能每个老师都这样说着,但是每次说着说着就影响了一个学生。

2.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基础教育给出了一个标准就是“有用的就是有意义,知识点讲到了就是有意义”但是这实际上是与教育精神的本质违背的,在基础教育中我并不否认带给我知识的吸收,但是我觉得在孩子还小,在发展的初中,高中,更加应该注重孩子的价值观引导,作为教师要注重思想上的引导,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更为重要。

黄映云:孩子小时候的成长会影响到之后的成长,要注重孩子的底子,打好基础。

张萍: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学业,更多的是为人处世。我相信,一个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仅有学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终身学习是一方面,同时也要热爱这份事业,因为老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也是孩子对未来期望。

马鑫:教师不是照搬教材,不加思考的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应唤醒人发展人,教育应当注重人道精神。首先教师需要觉醒,需要具有自省意识,进而才能去唤醒其他人。教师每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每一堂课对于学生的成长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一定要认识到每一堂课的重要性,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

江红英:教与学都是看似简单却又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过程。在短短的课堂几分钟之间就是头脑的碰撞。有时候的举动,或者是一句话都会影响每个学生的未来,所以要对自己的所讲,所教等负责,要思考清楚,要有担当,不能应付了事。不能忽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关乎的将会是一个人的未来。

黄思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我不敢说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有多巨大,但是在潜移默化中教师总是会给学生带来改变,哪怕只是一丁点。既是如此,那么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就要本着学术上不出错,而生活上、行为上、人格上尽可能的给予一个“正常的世界”,“尽可能让他们在未来成为正常的人”。

裴琼倩:教学不止是课堂的进行时,还关乎未来;教师的很多言行在课上不止乎言行,还关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因而教学不止与当下有关,还与未来有关,教师应心怀大爱,目光长远,胸怀学生,树人终生。

张育嫔:我们要做一个思想有个性的教师,教学必须严肃,教师要有立场。

俞超:教育改变人生,它可以培养人,也可以扭曲人。想起一句话,学生就像一颗种子,静待成长,但再小的恶意也会生根发芽最后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教师的教育特点就决定了教师对学生会有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一个无意识的举动,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时学习,多多反思,做到将教学面向未来。其次,教师的教学要面向未来,要将教学与教育相结合,要教人求真,更要的教人做人。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最后,教师而且不仅要教,更要付出实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的教化学生。教师要在学生成长的轨迹里,在每一位学生心里,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等待未来。

柯雅思:

1.教育改变学生,有可能把人变好,也有可能扭曲人。教师引导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分析,这样的教学才有价值。

2.每节课都与未来有关,我们要重视教育。在“打底子”阶段,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时候正是因为这些日益养成的习惯改变了我们一生。

林雅琪:教师在教好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去考虑学生的未来。去教学生如何为人,去教学生如何明辨是非,去教学生不为小利而乱人性。教师应该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打好学生的底子,学生才能走好未来这条路。

戴秋媚:教育是慢的艺术。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绝对不做“无用功”,他们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可我们是“牵着蜗牛去散步”,急不得。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现时,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和失败;如果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多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前行路上多一抹绿色;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学生未来人生的一笔财富。我想课堂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孩子心里多装一些美好的东西,善良和友爱,诗和梦,打好童年的“底子”。

卢美婷:教育观念的差异,具体到一节课上,便让人感到难以沟通了。当今的成年人,凡遭受非议的言行,无不有早年受教育的影子。教育不一定全来自课堂,但课堂究竟有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判断,值得反思。教师首先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有可能唤醒别人,才能面对生命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发生。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在不同的阶段正确地“教”就能够多给学生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林鑫杰:教育改变学生,有可能把人变好,也有可能扭曲人。教师引导着学生,所以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立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辛雪梅:课堂不仅仅是课堂,他是生命的摇篮,他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作为要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身上的使命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每节课的使命。

钟鸿凤:

1.课程应贴近实际。教育是使学生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学生了解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的最直接的途径。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老师的课程也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面向未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2.课程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教育是一件“危险”的事,好的老师好的课程会使学生积极向上,好的老师错的知识会使学生误入歧途。孔子弟子三千,开办私人讲学,桃李满天下。是因为孔子知道每个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性格风格,而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孔子“因材施教”,使得其弟子各有所长,以至于后来孔子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弟子的教诲都流传至今。所以,任何一节课都会对未来有一定的影响。

图文、朗读: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