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青马工程”、读书社学员开展“重温深学《摆脱贫困》”主题读书交流分享会

时间:2022年09月09日 信息来源:

在《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之际,为深入研究摆脱贫困、脱贫攻坚的宁德实践,引导广大学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月6日下午,我校第十一期“青马工程”暨第六期读书社学员于求知楼AB105开展“重温深学《摆脱贫困》”读书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詹有贵、“青马工程”和读书社学员参加读书交流会。

扶贫需要精神力量,扶贫也造就精神力量。回望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考验的不仅是物质和技术,更是思路、精神和作风。坚持走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大力倡导“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掀开了闽东人民向贫困宣战的新篇章,为改变闽东贫困面貌奠定了坚实基础。

詹有贵老师在读书会伊始为学员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的故事和介绍《摆脱贫困》的写作背景,并说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下个月于北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这个关键节点,我们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化学与材料学院何邵锋同学分享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指出:“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发展只能是渐进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而非一夜间的质变。我在最初使用‘移液管’吸取5ml液体时,经常产生气泡,无法做到快、准,导致吸取失败。当我花1小时,1节课不断地去练习,带着滴水穿石般的决心去练习,就会达到质变效果。任何事都是如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将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苏淮佳同学分享道: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关于如何淡化“贫困县意识”的观点和论述中汲取摆脱贫困路径探索的智慧和力量,从中感悟人生哲理,指导现实生活。分为以下三点,首先是要勇于承认落后,正视差距,而不能选择逃避和“习惯于贫困”;其次是重视精神方面的建设,所谓人穷志不穷,在逆境中发挥潜力,转压力为动力;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择符合自身的衡量标准,作为贫困县不能一味的与大城市作比较,而需看到自己的长处,扎扎实实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自己的致富之路。

语言与文化学院蔡艺婷同学分享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对“闽东之光”是这样理解的:"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的确,闽东革命历史悠久,有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及精神。在闽东红色文化史、奋斗史的了解学习过程中,身为闽东学子被闽东的艰苦拼搏和特色精神文化所感染,激发我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虽然战争年代和艰苦时代已经远去,但红色基因仍需传承。我们仍要筑牢初心和使命,落实到自身实际,把初心使命内化为生活学习中实践上的自觉,培养提升自我的品德修养,全面发展自己,贯彻宣传“弘扬闽东之光,争做时代青年”的理念,希望在未来能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脱贫后的乡村振兴,依然需要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而做到精准施策,分类推进,使乡村发展不断更上一层楼。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作为时代新青年的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为宁德乡村振兴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第六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第十一期“青马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