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了解闽东红色文化,讲好闽东红色故事,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10月28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展示馆,举办第八届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志愿讲解员大赛决赛。经过预赛的激烈角逐,9名选手最终进入决赛。学院党委书记廖翔华、院长黄玉桃、游国斌教授、政教系主任林心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高学钦副教授担任评委。

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展示馆以五大展区为脉络,用图文史料与现代展示技术串联起厚重的历史,为选手们铺就了与闽东红色过往对话的生动舞台。决赛过程中,选手们或以激昂语调叩击人心,字字铿锵间尽展青年自信;或以从容举止传递力量,抬手投足间不失端庄得体。他们循着闽东大地上的红色足迹,将闽东革命故事缓缓铺陈,时而描摹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时而讲述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动人细节,时而传递老区人民代代相传的信仰力量。生动的讲述引领评委与观众悄然穿越时空,仿佛置身于那段风雨如晦却热血沸腾的年代,沉浸式触摸闽东红色历史的强劲脉搏,深切感悟闽东儿女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不朽华章,让红色记忆在耳畔流转,让家国情怀在心中激荡。

决赛讲解环节结束后,游国斌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他对全体选手的整体表现给予高度认可,特别强调选手们在语言节奏把控、肢体动作配合及讲解细节打磨上的亮眼之处。随后,他指出,选手们的内容选择十分关键,不仅要紧扣主题,更要兼具深度,这为整场展示筑牢了核心基石。同时,也充分肯定参赛选手们语言过渡运用自然、段落衔接流畅,让整体讲述浑然一体,毫无割裂感。更值得赞赏的是,不少选手的表达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既能有效带动听众情绪,又保持了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与流畅标准,充分展现出扎实的表达功底。

评委们围绕专业知识储备、语言表达功底、情感传递深度等核心维度展开综合考评,决出决赛名次:张子昕荣获一等奖,陈梦鑫、张佳琳荣获二等奖,黄靖翔、黄欣妍、杜昌雨荣获三等奖,朱星汇、李柏榕、缪晨星荣获优秀奖。

此次比赛既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表达情感的舞台,更是传播闽东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桥梁。同学们一致表示,将把这次比赛作为新的开端,用青春之声生动诠释闽东红色故事,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持续传承,为闽东发展新篇章注入鲜活的青春动能,为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
本次大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学生会、红色文化传播协会承办。
供稿人:彭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