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化认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10月1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专题学习会,周凯博士辅导学习。

周凯博士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以及如何深入开展学习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阐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十二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的完整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引领力,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周凯博士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要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从“学深悟透”上再努力,实现从“知”到“懂”的深化;也要在“融会贯通”上再努力,实现从“懂”到“通”的飞跃。

学习会上,还进行了热烈的学习研讨交流。
高灿博士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重大意义以及在思政课中深入贯彻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三个方面展开交流。她表示,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石榴籽”的比喻。“石榴籽一家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的形象表达和文化符号,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原始创新,具有充分的适切性和极大的感染力,激发全体中华儿女广泛而深刻的情感共鸣。在思政课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方面,要将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目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内容要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加强大课堂浸润涵育,在促进认知认同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在班主任工作中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关爱,加强并形成工作合力。
姚璇老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的学习,指出思政课课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守教育初心,在自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教育,用好新中国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发展的鲜活历史案例,帮助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吕培荣老师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经历,从发展与交流层面谈了对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认识。共同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民族领域问题的核心抓手,用沟通代替对立、以理解化解误解,才能真正尊重差异、凝聚共识。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隔阂的壁垒,而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富矿”,能为我们的发展注入独特活力,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供稿人: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