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加深团学骨干青年群体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理解,用正确理论指引前进方向。3月25日下午,我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第九期“读书社”学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第二园区开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读书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斌慧博士作读书辅导。

在读书交流会中,郭斌慧博士结合生动案例,为学员们系统阐释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生成背景与核心要义。从“劳动异化的四个规定”与“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作了详细讲解。他指出,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以及人与人相异化的深刻体现。通过对比工业化时代与当代社会的劳动形态,进一步分析了异化现象在形式上的演变与本质上的延续,启发学员们思考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矛盾,这些矛盾如何通过劳动者的异化暴露出来,并最终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以及异化劳动对当代劳动者的自我意识产生了何种影响。
与会学员认真学习并踊跃发言。
教育学院连鑫颖同学分享说:“参加本次读书会的学习,为我打开了洞察社会本质的新窗口。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下,劳动发生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自身类本质以及他人都走向异化。研读马克思的理论著作,让我学会从经济、社会深层结构剖析社会现象,也更明白追求公平劳动、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与迫切。”
语言文化学院苏婧雯同学说:“通过交流,我深刻感受到这种异化并非个体的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的结果。它警示我们,劳动本应是自觉主动的,却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中被扭曲。这让我更加明白,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才能让劳动回归其本质,让劳动者真正成为劳动的主人,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郭斌慧博士强调:“理解异化劳动不仅是解读马克思哲学的关键,更是审视当代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学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读书交流会为契机,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价值,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决捍卫者。
(来源: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班、第九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