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胜利召开。两会的召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周凯博士表示,近日,备受瞩目的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我认真学习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振奋。今年的两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展现了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坚定步伐。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各项政策措施,如推动绿色转型、加强社会保障、促进教育公平等,坚持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国家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投入,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蓬勃生机,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两会的召开,不仅描绘了宏伟蓝图,更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共识与力量,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卓敏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满怀热忱地观看了今年两会的开幕盛况。两会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更是我们思政教育取之不尽的鲜活素材宝库,对我的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启发。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国计民生各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生命力。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从教育改革到民生保障,桩桩件件都关系着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这些讨论让我深切认识到,思政课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更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实际,将两会中的热点议题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实,增强他们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理解与认同。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政专业学生姚婧文表示,坐在教室里观看两会直播时,窗外的玉兰正绽出春意。当镜头扫过会场里那些年轻代表的面庞,我忽然意识到,这场关乎国家未来的盛会里,也跳动着我们这代人的青春脉搏。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强国”四个字,让整个教室沸腾。新增教育经费像春雨滋润大地,职业教育改革方案为多元成长开辟新赛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更让我攥紧了手中的笔。看着不同领域的青年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自信发言,我仿佛触摸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当同龄人在最高议事殿堂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建言献策,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遥远的蓝图,而是需要每个青年接力的征程。这场春天的盛会,不仅让我看见国家发展的密码,更听见了时代交给我们的召唤——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政专业学生杜昌雨表示,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时刻,而今年的两会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5年两会不仅为过去五年的成就画上圆满句号,更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会不仅总结过去,更是规划未来。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自己,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两会的精神不仅在于宏观层面的规划,更在于每一个普通人的实际行动。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海。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