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共识,夯实育人实效,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10月2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专题学习会,邀请2021级思政专业毕业生党员、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唐颖涵辅导学习。

唐颖涵同志作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结合在两校学习经历,围绕回信精神作了系统而深入的领学分享。她从回信内容解读、校史发展回顾、涉农杰出楷模介绍以及师生反响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逐段剖析回信所蕴含的深刻要义,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为当代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她系统梳理了福建农林大学扎根东南、强农兴农的办学历程,彰显农林院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的使命担当。在介绍涉农领域杰出楷模时,唐颖涵同志重点讲述了林占熺研究员、廖红教授等长期奋战在农业科研与推广一线的新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号召同学们学习他们脚踏实地、潜心钻研、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她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特色,分享了通过“生态思政微课堂”等形式,生动讲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故事,将学科优势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的心得,鼓励大家无论专业背景,都能立足本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在学习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党员踊跃发言。
刘羽媛同志分享:“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学习贯彻回信精神,更要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通篇贯穿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我们未来很可能走上三尺讲台,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我们更应率先垂范,锤炼高尚师德师风,提升综合素质。我们要思考,如何将回信中强调的‘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精神,转化为‘把课堂设在闽东大地上’的实践,未来能够引导我们的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我们要利用好宁师身处闽东的区位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志愿服务,深入了解省情、市情、乡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许欣欣同志分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激发了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激励着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规划。我将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和宝贵的大学时光,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学校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宏伟蓝图之中,用实际行动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党支部支部书记詹有贵在总结时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丰富内涵与殷切期望,切实把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学习研究和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以“知”指引“行”,以“行”践行“知”,在深化学习、锤炼本领、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业中,将理论扎根乡土,不断将回信精神落到实处,在广袤的乡村田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舞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