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

时间:2025年09月19日 信息来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9月18日,我院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六个教研室全体教师在思政课堂中与同学们共同观看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思政大课——大学课程“大国担当”。

大学篇“大国担当”紧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学理认知向信念生成转化,进一步坚定使命担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师生们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丽艳: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我们要在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的同时,充分挖掘闽东红色资源,特别是闽东抗战红色资源,进一步深化“思政大课”教学研讨,开发优质课程,提升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育人能力,赋能新时代思政课铸魂育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周凯博士:思政课上,与同学们一起重温抗战峥嵘岁月,深感震撼与洗礼。八十载光阴流逝,先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救亡的长城,用不屈信念照亮黑暗岁月。他们的牺牲诠释了爱国主义最深沉的内涵。和平绝非偶然,复兴重任在肩。作为思政课教师,此次同上一堂思政课更觉使命重大。抗战历史是鲜活教材,先烈用生命书写的爱国答卷直抵人心,要引导青年从苦难辉煌中读懂“三个为什么”,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思政课就是要在价值观拔节孕穗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培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青年教师郑幼维:作为思政课教师,在深入学习伟大抗战精神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份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抗战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对思政课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我将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陈从鑫:抗战精神是先辈们在烽火中铸就的不屈意志,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抗战精神,肩负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语言文化学院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石婧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温“九一八”事变这段沉痛历史,让我更加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深入理解和传承抗战精神,铭记来路,汲取力量,真正成长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杨映雪:这堂思政课使我深受触动,杨靖宇等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中华儿女的顽强不屈,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气节与风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虽不再面对烽火连天,但仍肩负着传承历史、奋发向前的责任。我们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有骨气、有担当的中国人,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教育学院202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郑燕红:重温“九一八”历史,警报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让我对“家国”二字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如今的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要以史为鉴,把对祖国的热爱、民族的自豪,转化为学习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供稿人:黄丽艳